摘要:多数山西师大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山西工作。为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他们服务山西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山西师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女教师应切实履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温和细心、易于和学生沟通的性别比较优势,依托自身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和灵活的教育机智,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积极进取、学识博雅、能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比较优势;教学实效;转型跨越发展;责任使命
有关数据表明,多数山西师大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山西工作。为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他们服务山西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师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女教师应切实履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温和细心、易于和学生沟通的比较优势,依托自身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和灵活的教育机智,科学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灵活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深入讨论,通过教学环节的师生互动触及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实认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积极进取、学识博雅、服务山西报效祖国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发挥性别比较优势,展示专业学科魅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又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情结。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女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温和细心、易于和学生沟通的性别比较优势,努力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让学生如沐甘霖、如浴春风,既能感受到科学知识所具有的美学和道德价值,又能品悟到人文知识所隐含的科学原理与智慧,促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会“求真”、“向善”、“崇美”,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更加高尚,达致“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成长为知、情、意、行完美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专业学科魅力的绽放,要求教师切实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理念,正确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在组织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综合运用教学手段,科学示范学习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通过精当的课堂讲授尽可能多地展示出所教学科的闪光点,使学科绽放出自身的独特魅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感召力。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重点培养以下专业素养:
扎实的本体性知识。即教师应不断扩展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及时追踪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内化为深厚的学术造诣,外化为清晰的言语表达,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使课堂教学的专业内容既相对稳定,又要反映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和崭新发现,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沿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的学术之美。
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应通过教学反思和训练,不断积累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宜适量、内容需精当,用适量的时间向学生讲清基本原理的理论渊源、逻辑体系和重点内容,既说理透彻又简洁清晰,具有必要性和启发性。实践性知识有利于教师以批判的眼光理性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客观总结教学得失,及时进行教学调控,强化成功的教学经验,矫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达致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灵活的教育机智。即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课堂教学,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对教学情境作出判断准确,善于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随机应变,巧妙、艺术地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选择适宜而有效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内外的重大政治社会事件、学生共同关注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及时把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资源催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恰到好处地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既丰富精彩活泼有趣,又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其精神实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当教师必不可少、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和尊重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热爱和尊重学生,科学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这是教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前提。教师可以启发报告的形式指导学生预习,也可围绕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概要提出问题,指出要解决的矛盾,指定阅读的教材或参考书目。这样,通过预习环节,鼓励学生对教材和资料自我解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养成认真读书、钻研问题的习惯,帮助他们生成学习期待,落实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促使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理清教材思路,初步了解教师上课时要讲的内容、重点、疑点和难点,建立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加强理解的深度。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为培养大学生的探索创新性学习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针对问题情境进行深入讨论,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科知识最有效地转化到学生的个体认识中,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在讨论中,教师要“营造尊重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学术环境”,在鼓励学生消除顾虑、畅所欲言的宽松氛围里,教师应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见解,适时发表“穿针引线、回归主题”的点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由于就业难引发的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一方面,教师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及时、深刻、透彻地对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答疑释惑,通过运用说理教育的方法讲清楚现象背后的理论,帮助学生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通过翔实的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问题,懂得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加深他们对我国国情和社会现实的具体了解,“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需要强调的是,当今世界国际风云变幻,面对互联网上庞杂丰富的海量资讯,部分学生由于理性思维能力比较低,缺乏对各种价值观的甄别力,尚分不清虚拟世界与社会实相,往往用非此即彼的单向线性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对于部分学生由于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一些困惑、迷茫和糊涂、错误思想,教师不仅不能回避、放任,更不能淡化、迎合,特别是应坚决杜绝那种“使人萎靡不振、动摇不定、糊里糊涂的思想方式”、那种可能成为“培养钻营之徒的极好的培养基”的“无批判的、善意的折衷主义”,而应该坚持党性、高举旗帜,要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教育的方法加以正面引导、及时点拨。
讨论结束后,教师首先应由博返约,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整理归纳、概括集中,进一步揭示知识的本质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分散的知识联成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的网络体系,科学地证明其真理性,从而帮助学生在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的基础上,理解和接纳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性认识。
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营造、创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即在夯实学生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研训练。路径之一就是把问题情境升华,把话题讨论中具有一定先进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知识内容进一步深化,以“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使用新资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形成新对策等” 作为衡量标准,鼓励学生发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大胆进行科学研究的尝试。同时,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吸纳学生参加自己的课题研究团队,以进一步生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探索兴趣,帮助学生继承和掌握学科既有知识,探索和革新未知的前沿领域,增强学生服务山西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逐步成长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的“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和“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